日前出遊,在六龜夜市嘗到了不一樣的薯條和鹽酥雞,除了我指定的胡椒粉外,居然有一種又酸又甜的味道,弄得整個薯條和鹽酥雞都是又甜又鹹的,換個攤位買來的薯條也一樣,後來在老闆自豪地宣傳中,才知道此地的油炸物都添加了梅子粉,顧客是毫無選擇接受它,胡椒粉、蕃茄醬才是選項。當下有種被迫接受的無奈。因為毫無選擇,所以不得不吃下加了梅子粉的食物,雖然怪,但還算能接受,畢竟又有老闆說的消暑效果在。

    在讀第二語言教學的相關書籍中,一位教外語的教師提到了他的經驗,令我深刻感受到文化與食物品味的關連,以下是他的經驗:
 
    當他一次到美國時,看到一位美國友人,將花生醬塗在蘋果上吃,他驚訝於友人的特殊品味,他以為這種食物組合是個人癖好,是特例。但往後在餐廳,他不止一次目睹美國人這樣的吃法。他來自認為花生醬只用來搭配麵包的國家,他震驚美國人的怪異口味,但想想他還來自個吃生魚片的國家,過了好幾個星期的心理建設與調適,他終也嘗試了這種吃法,發現不像想像中的難吃。他才警覺到自己用侷限本位的眼光審視另一種文化與生活方式。

pearl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